
划船好像成為英國旅行的必要行程。在牛津或劍橋都有這傳統,他們叫作punting,漢文翻成撐篙。1999年夏天,我們在康河上看日蝕,很特別的經驗。

當時誰也沒想到,照片中這小子如今成為牛津學生,也時常來到背後這個圖書館。當然,他punting的技術也越來越純熟了。

坐在我後面那位今年也到牛津進修老人醫學。

倫敦地鐵。據說在地鐵裡是不能照相的。

看完音樂劇Miss Saigon,遇到大學同學!

在Glascow

到哪裡去,音樂總是最好的外交手段。(這好像是在Harrods百貨? 難忘在Inverness青年旅店裡的台灣民謠之夜)

這張在National Gallery前的合照,後來還被拿去做2000台杏醫學人文營的海報。

在劍橋巧遇物理大師Steven Hawkins。我們問他可不可以合照,他用那台神奇的機器跟我們說,"Be quick!"

這是在湖區的Youth Hostel,我們以為住到了一間刻意案種族分配的旅店,後來才知道原來Hostel的主人熱愛旅遊,把每間房間佈置成不同主題。還不知情之前,對Asia & Africa Dorm比了個"凸"。

到哪裡去,總不忘了寫家書回家。這張照片後來被我拿去用在「反侵略和平家書」的部落格banner。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